全国咨询热线:400-6768-691
>

根治“三超”痼疾!菲源“泵站+闸门井”模式为何成为破局关键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4 15:30:52 人气:

在中国市政排水的复杂战场上,传统一体化泵站常常“水土不服”。其核心痛点——堵塞、淤积、过载,都指向一个根源:中国特有的“三超”管网难题(超流量、超杂物、超沉泥)。

一、“三超”问题如何影响一体化泵站?

1. 超杂物:大量垃圾、树叶、塑料等杂物进入泵站,堵塞进水口与水泵,导致设备频繁故障,维护成本激增。

2. 超沉泥:泥沙与杂物在管网底部淤积,不仅减少过水断面,还加剧水泵磨损,影响泵站整体运行稳定性。

3. 超流量:由于雨污混接、外水入渗等原因,实际流量远超设计值,导致泵站超负荷运行,甚至引发倒灌与溢流污染。

图片1.png


“三超”问题相互交织,形成恶性循环,使得许多引进的“舶来品”泵站在中国实际工况中“水土不服”。 

面对这一行业困境,菲源公司基于8000+套泵站的实战经验与大数据分析,没有停留在泵站本身的修修补补,而是开创性地提出了“前置拦截,系统治理” 的核心理念,推出了 “一体化泵站 + 一体化闸门井” 的黄金组合解决方案。

那么,这一组合方案为何能精准破解“三超”问题?

1破解“超杂物”:从“被动清理”到“主动拦截”

常规一体化泵站,树枝、路边垃圾等杂物直接进入泵站,粉碎格栅不堪重负,最终堵塞水泵,频繁维护。

菲源在一体化泵站前端设置一体化闸门井(格栅井),内部配置专用格栅挡网或垂直螺旋格栅机或全自动格栅机

 图片2.png

这种方案有效的将大量垃圾、漂浮物等杂物牢牢阻挡在一体化泵站之外拦截在一体化闸门井中,实现了杂物的“区域汇集,集中清理”。让一体化泵站内的水泵和粉碎格栅不再“赤膊上阵”,只需处理细微颗粒,极大降低了堵塞概率与核心部件的磨损。

2破解“超沉泥”:从“内部淤积”到“外部沉淀”

常规一体化泵站,路面杂物经过雨水冲刷进入一体化泵站后,与泥沙混合形成沉泥,淤积在泵站底部,清掏困难,泵站有效容积减小。

图片3.png 

菲源一体化闸门井本身具有一定的沉淀容积。

雨污水在进入泵站前,在一体化闸门井内流速改变,部分较重泥沙会提前沉淀在井底。将沉泥问题在前端进行初步解决,避免了淤泥在泵站底部板结,极大地减少了泵站的清淤频率和难度。

3缓解“超流量”: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系统调蓄”

常规一体化泵站, 超负荷水流裹挟着杂物直接冲击泵站,系统瞬间承压,易导致设备过载、运行失效。

菲源在一体化泵站一体化泵站+一体化闸门井”构成了一个微型的初级处理与缓冲系统。

一体化闸门井本身对水流有一定的调蓄缓冲作用,能平抑部分峰值流量对泵站的瞬间冲击。由于前端拦截了大部分杂物和部分泥沙,确保了泵站内部的过水流道畅通无阻,从而在应对“超流量”时,能保持最大的设计过水效率,减少因堵塞而引发的二次超负荷问题。

 图片4.png

菲源一体化泵站+一体化闸门井”方案是1+1 > 2 的系统性胜利

菲源的“一体化泵站+一体化闸门井”并非简单的设备叠加,而是一次系统性工程的升级:

针对性设计:完全针对中国“三超”管网国情,告别“舶来品”的不适应。

责任分明:闸门井负责“粗活累活”(拦截、沉淀),泵站负责“精细活”(提升输送),各司其职,效率倍增。

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:虽然初期投资略有增加,但因其故障率极低、维护简便、寿命延长,综合运维成本大幅下降。

一体化HMPP泵站
一体化PE泵站
一体化供水泵站

在线留言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400-6768-691

公众号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