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咨询热线:400-6768-691

液动下开式堰门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解析

发布时间: 人气:
案例介绍

  一、工作原理  

液动下开式堰门是一种通过液压系统驱动的智能水工闸门,液动下开式堰门通过“智能隔离+定向排水+多级联控”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,成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防涝体系的核心组件,显著提升了管廊的抗灾韧性、运维效率及安全性,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。

其核心工作原理如下:  

1. 液压驱动机制:  

   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,通过液压缸控制堰门门板的垂直升降。正常情况下门板处于关闭状态,形成物理阻隔;当收到开启指令时,液压系统推动门板向下开启,形成泄水通道。  

2. 堰门结构设计:  

   采用下开式门板(通常为不锈钢或高强度复合材料),结合底部密封组件,确保关闭时完全阻断水流;开启时门板下沉至底部导槽,引导水流定向排放。  

3. 智能触发与联动:  

   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积水深度,当水位超过设定阈值时,自动向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发送信号,触发堰门开启;同时与泵站、相邻堰门联动,形成排水路径的智能切换。  

液动下开式堰门工程案例6.jpg

液动下开式堰门

二、具体作用  

1. 分区隔离与风险防控  

物理屏障功能:在管廊各舱室(如电力舱、综合舱、排水舱)交界处设置堰门,常态下保持关闭,防止不同功能舱室间水流互渗,避免电力设备因进水短路等次生灾害。  

阻断连锁反应:当某一舱室发生管道破裂或暴雨倒灌时,堰门可快速隔离故障区域,防止水患扩散至高风险区域(如电力设备集中区)。  

 

2. 动态排水与内涝控制  

精准泄洪:积水区域的液位传感器触发堰门开启后,积水被定向引导至邻近排水舱或泵站,通过泵组提升排出管廊,避免局部水位过高威胁结构安全。  

多级联控策略:PLC系统根据实时数据协调多台堰门,优先排空低风险区域积水,再逐步向高风险区域推进,确保排水过程有序高效。  

液动下开式堰门.jpg

液动下开式堰门

3. 系统韧性提升  

应急备用模式:在电力中断等极端情况下,堰门可通过备用液压储能装置或手动操作维持基本功能,保障管廊排水系统持续运行。  

三、技术优势  

1. 快速响应能力  

液压驱动实现秒级启闭(通常3-10秒),显著缩短积水滞留时间,降低设备泡水风险。   

lQDPKG_E68gAbpvNBQDNCOSwfVpeSeFgC38Gq8rHMKz9AA_2276_1280.jpg

液动下开式堰门

2. 智能协同控制  

BIM系统集成:结合建筑信息模型(BIM)的3D空间数据,动态优化排水路径,实现“一区域一策略”的精准管控。  

自适应调节: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流量预测,自动调整堰门开启角度和排水优先级,提升整体排水效率。  

3. 高可靠性与耐久性  

耐腐蚀材质:门板及关键部件采用不锈钢或高分子复合材料,适应地下管廊潮湿、腐蚀性环境。  

双重密封设计:弹性密封条+机械压紧结构,确保长期水下运行的密封性,泄漏率低于0.1L/(m·s)。  

4. 运维便捷性  

模块化结构支持快速拆装维护,液压系统配备远程故障诊断接口,降低运维成本。  

 
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400-6768-691

公众号
返回顶部